找回密码
 新-注-册
查看: 57|回复: 0

台湾进出口贸易关系:“大陆让利模式”的瓶颈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0

回帖

5

积分

新手上路

积分
5
发表于 2024-2-24 15:34:0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台湾进出口贸易关系:“大陆让利模式”的瓶颈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2016年09月09日 02:22:22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数据和数据的背后2012年是大陆和台湾经贸关系发展势头最好的一年,在这一年里,台海两岸贸易额为1689.6亿美元,同比上升5.6%,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367.8亿美元,同比上升4.8%,自台湾进口1321.8亿美元,同比上升5.8%,大陆全年批准台商项目2229个,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8.5亿美元,同比上升30.4%,截止2012年低,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8001个,实际利用台资570.5亿美元,占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4.5%。2013年的数据则显得有些微妙。跟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,2013年1-10月,两岸贸易额1642.80亿美元,预计全年接近2000亿美元,同比增长21.1%,其中大陆对台出口336.80亿美元,同比增长16.5%,自台湾进口1306亿美元,同比增长22.3%。而跟据台湾的统计,2013年1-10月台湾对大陆出口674亿美元,同比增长仅0.7%,台湾从大陆进口352.1亿美元,同比增长3%。2013年1-10月,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640个,同比下降7.2%,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7.1亿美元,同比下降24.4%;通气台湾批准大陆企业对台投资项目仅113件,同比下降2.6%,投资金额仅3.4亿美元,同比增长118.4%。不难看出,由于统计口径的巨大差异,两岸间对台海贸易规模、增长速度的评估大相径庭,但总体上,台海两岸经贸关系仍处上升态势。2013年,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,第五大进口来源地,而大陆则继续保持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顺差来源地的地位。但2013年两岸经贸关系出现了虎头蛇尾的迹象,尽管贸易额仍在攀升,然而两岸间统计数据的巨大反差已隐约让人看到了数据背后的问题,而台湾对大陆投资项目数量、资金规模的大幅“退潮”,则更反映出大陆这个巨大的市场和投资目的地,对于台商、台资,难度和挑战性正与日俱增。尽管从数据上看,大陆对台投资项目、规模都有较大比例增长,但这种“巨幅增长”的背后,是绝对规模、数量的寒酸:在台资对大陆投资下滑、大陆对台投资剧增的前提下,大陆对台投资项目只有同期台对大陆投资项目零头的1/5,投资金额也不过是同期台对大陆投资金额的1/20弱,这显然与两个经济体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极不相称。ECFA和“大陆让利模式”的瓶颈2010年台海两岸签署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》(ECFA),是台海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里程碑事件,此后两岸经贸合作基本围绕着ECFA铺开,2012年,台海两岸共完成18项双边经贸协议,其中包括ECFA后续协商四大协议(货物贸易协议、服务贸易协议、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、争端解决机制)中的投资保护和贸易协议,和“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”,一度让两岸经贸界对2013年两岸经贸合作前景充满乐观期待。但2013年的形势却出现了明显反复:尽管年初根据ECFA框架的第三阶段关税下调顺利按时实施,两岸银行业签署业务清算协定,和年中大陆批准台湾银行“登陆”,延续了前一年的互动势头,但双边重大经贸协议的达成却寥寥无几,唯一值得一提的是6月签署了“四大”中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,但由于台湾岛内政治博弈的波及,直至年终也未能正式完成立法程序,未来何时完成仍难预期,具体落实更遥不可及,这也波及另外“两大”协议的谈判和落实。尽管ECFA区域经济整合的原则,本应是对等开放,无缝对接,但因种种原因,台海两岸的ECFA从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“大陆让利”特色,大陆对台开放和让步多,台湾对大陆开放和让步少;这一“大陆让利模式”在2012、2013两年,从ECFA框架协议延续到两岸投资保护和贸易协议,及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,以后者为例,大陆对台开放80项,台湾对大陆开放仅64项。在具体落实方面就更是如此。不论是框架或后续协议,大陆在对台开放、让利方面的落实都是较彻底、踏实的,反观台湾则显得吞吞吐吐,甚至2013年11月更单方面收紧了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限制措施,如此反差,直接导致了两岸投资规模、数量和金额的不成比例,和与各自在全球经济中比重、地位的极不相称。很显然,自ECFA框架协议达成至今,这种带有浓厚“台海特色”的“大陆让利模式”业已陷入一个瓶颈:在台湾看来,“大陆让利模式”给台湾经济带来的好处有限,反对ECFA的“绿营”和其他人士更将之视作“大陆统战伎俩”;而在大陆,对这种“单边让利”、“讲付出而不求回报”的做法感到不满、不解、不耐者也在增加,尤其当越来越多大陆人士发现,对岸对这种大陆付出很多的“让利模式”其实并不怎么领情,甚至抱怨连连时,对“大陆让利模式”的这种不满、不解和不耐,就更有增无已了。“摆脱对陆依赖”?2013年台海经贸合作中出现的这些现象,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一些是“老问题”,如台湾政治生活中的蓝绿对立,经济地理因素中的南北矛盾等,主观上,“绿营”在两岸经贸合作方面“逢中必反”,客观上,ECFA和两岸经贸合作对台湾北部、南部民众的受益程度厚薄不均,都给ECFA框架及其后续协议的达成、批准和贯彻,带来重重阻力。另一些则是新问题。2012年下半年起,大陆经济增速开始放缓,这一趋势持续到2013年,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两岸经贸合作。如前所述,台海两岸经贸关系中,台湾是出超一方,大陆经济增速的放缓,势必导致台湾对大陆出口、投资增长势头的萎缩。与此同时,台湾原本相对疲软的经济并未因ECFA框架的逐步落实,和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,而出现明显的回暖趋势,经济增速预期一年数降,市场沮丧情绪蔓延,所有这一切,都不能不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构成制约。不仅如此,大陆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,工资成本持续上涨,也令在大陆经营的台资企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,部分企业、资金开始另谋出路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原本主要由“绿营”和亲绿人士坚持的经济上“摆脱对陆依赖”论,在过去一年间有成为不多见之“蓝绿共识”的趋势。曾任职台湾“陆委会”主任,并出任过“副总统”、“行政院长”要职的萧万长是“蓝营”元老,国民党要人,去年11月出席两岸企业家“紫金山峰会”时公开表示,两岸产业分工“从过去互补大于竞争逐渐转变成竞争大于互补,造成重复投资及资源浪费等问题”,标志着“蓝营”和马英九当局事实上接受了原本是“绿营”主要口号的“不把鸡蛋放在大陆一个篮子”、“两岸经贸分工竞争大于互补”,以及“分散海外经贸和投资风险”等论调,这些都导致两岸经贸协议达成、落实的效率和势头放缓,并开始影响两岸合作的深化发展。究其原因,除了政治博弈和马英九当局支持率持续低迷,导致“蓝营”不但不敢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深化发展,反倒经常抢夺“绿营”口号以取悦摇摆选民外,台湾部分政商界人士和民众目睹本岛经济持续低迷,认为“和大陆加强经贸合作效果不过如此”、“ECFA也救不了台湾”,产生焦躁情绪,也是很重要的因素。此外,去年以来,一些海外智库、传媒和政治人物不断吹风,警告台湾“经济上过度依赖大陆的危险性”和去年下半年起国际间对美欧等传统进口市场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,也让部分台湾政商界人士产生“既然欧美市场复苏在即,台湾这个出口型经济体无需再仰赖大陆市场”的念头。然而进入2014年以来,阴晴不定的全球经济形势,和时冷时热的欧美经济数据,无不表明全球市场、尤其欧美市场的回暖并非如某些人预期的那般一帆风顺,而中国经济尽管“降速”,仍是全球发展势头和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,在可预见的将来,台湾仍不得不将中国视作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超对象,通俗说,就是“不依赖也得依赖”。从目前情况看,一味延续“大陆让利模式”恐难再有大的突破:一方面双方贸易不平衡已十分严重,大陆的“单边让利”不论从纯经济或其它方面考虑,都几近极限;另一方面,台湾马英九当局支持率持续低迷,政坛政党更迭的概率一直不小,而大陆一直希望的、借经贸往来促政治协商谈判的目的,始终不得要领,加上ECFA框架协议的后续协议谈判、落实“进一步,退半步”,都会累及“大陆让利模式”的进一步推广。大陆经济经过持续高速发展,目前也进入到“腾笼换鸟”的关键阶段,如台湾某些人士所希望的、让台湾单方面垄断产业链高端、大陆满足于给台湾企业“打下手”的所谓“产业分工的互补大于竞争”,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。尽管如此,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到今天,早已形成巨大的规模,和错综复杂的关联脉络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一损俱损,一荣俱荣,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向纵深发展,对海峡两岸都是有益的。两岸有关方面必须扬弃一些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,直面两岸经贸格局、市场定位和经济合作分工的角色和角色变化,确保两岸经贸关系在真正互惠互利的基础上,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和阶段。对于影响台海经贸关系发展的政治因素,双方应本着务实、理性的态度去沟通、协商,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时至今日,有些“超经济”话题,已到了不容搁置、无法回避的地步,谈比不谈好,早谈比迟谈更好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新-注-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太旧上货代论坛网

GMT+8, 2024-11-1 13:38 , Processed in 0.089666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